多相流模拟优化静电除尘器进气流场分布研究

——基于CFD技术的800MW机组流场均衡解决方案解析


——基于CFD技术的800MW机组流场均衡解决方案解析

关键词
CFD、静电除尘器、多相流模拟、流场优化、导流板

在燃煤电站与大型工业锅炉烟气治理中,静电除尘器(ESP)是控制颗粒物排放的核心设备。其除尘效率不仅取决于电场荷电与收尘能力,更受到入口烟气与粉尘流场分布均匀性的显著影响。国际洁净空气公司协会(ICAC)标准明确要求,来自锅炉并经空气预热器(APH)的总烟气流量,应在所有ESP通道中均匀分配,以保障除尘效率与设备寿命。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尤其是800MW大型机组,常出现入口烟气流场不均衡、粗颗粒集中进入近锅炉侧电场的情况,导致某些通道粉尘负荷过高,增加维护频率并缩短设备使用周期。

传统设计多采用单相流模拟,仅针对气相烟气(主流)进行流场优化,假设夹带的粉尘颗粒(次流)与气流路径一致。但实测表明,当粗颗粒比例较高时,其受惯性影响明显,流动路径与主流存在差异,尤其在通道阻力不均时更易集中于低阻力的ESP通道,造成收尘负荷失衡。因此,本文采用多相流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同时考虑气相与固相流动特性,对入口导流板布置进行重新优化,以实现主流与次流的双重均衡分配。

研究以某典型800MW机组为对象,建立1:1比例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域涵盖从APH出口至引风机入口的全流程,包括ESP入口、内部结构以及导流板与导流叶片等流场调控装置。网格采用混合结构,单元数约1500万,并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确保计算精度。数值求解采用ANSYS Fluent平台,选用k-ω SST湍流模型,模拟条件覆盖单相(仅气流)与两相(气流+粉尘)两种工况,粉尘注入质量设为100kg,粒径分布与现场测得一致。

初始方案(Case A)模拟结果显示,主流烟气在各通道的流量偏差均控制在±5%以内,满足ICAC对气相流场的要求,但次流粉尘的分布差异显著,最大偏差达+26.28%与-27.96%,远超±10%的标准。这意味着即便气流均衡,粉尘依旧存在集中通道的现象,导致除尘不均衡。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调整了导流板位置与角度,形成优化方案(Case B)。多轮模拟与迭代分析后,Case B在主流分配上同样保持±5%以内的偏差,而次流粉尘的最大偏差降至+7.25%与-6.88%,显著改善了各通道粉尘负荷均衡性。这一成果表明,通过精确的多相流数值模拟与导流结构优化,可以在不增加试验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气固两相流的同步均衡分配。

该方法已在实际机组中实施,替换原有入口导流板后,现场测试结果与模拟预测高度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与优化方案的可靠性。在运行稳定性、维护频率以及整体除尘效率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为大型机组ESP入口流场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工程路径。

对于专注于静电除尘器改造与优化的企业,如艾尼科(Enelco),这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工业实践中,ESP的入口流场优化不仅关系到满足5mg/Nm³或10mg/Nm³的超低排放要求,更直接影响长期运行的稳定性与经济性。通过引入多相流模拟技术,可在设计阶段精确评估不同粉尘粒径、分布及惯性效应对流场的影响,并在设备投运前完成导流结构的最优布局,大幅降低后期调试与改造成本。这一思路不仅适用于燃煤电厂,也可推广至水泥、冶金、造纸等粉尘排放控制领域,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Bayazit, Y., Sparrow, E. M., Joseph, D. D., Int. J. Thermal. Sciences, 2014.
[2] Dumont, B. J., Mudry, R. G., Electric Power Conference, 2003.
[3] Fadilah, P. A., Erawan, D. F., J. Phys. Conf. Ser, 2018.
[4] Arif, S., et al., J. of Electrostatics, 84: 10-22, 2016.
[5] Guo, B., et al., Procedia Engineering, 102: 1366-1372, 2015.
[6] Sahin, B., Ward-Smith, A. J., Journal of Wind Eng. Ind. Aerod, 1990.
[7] ANSYS, Inc., ANSYS Fluent User’s Guide, Release 17.2, 2016.
[8] Versteeg, H., Malalasekera, 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7.
[9] Schwab, M. J., Johnson, R. W., American Power Conference, 1994.
[10] Patankar, S. V.,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8.
[11] Cengel, Y. A., Tata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0.
[12] Guo, B. Y., et al., Chem. Eng. Res. Des,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