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艾尼科微信公众号

高频电源升级ESP:从节省投资到提升除尘效率

基于ALSTOM与AEP在ICESP IX报告的高频电源(SIR)工业实践解析

关键词
高频电源, 静电除尘器, Switched Integrated Rectifier, ESP energisation, 工业烟气治理,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

近年来,在煤电、垃圾焚烧、水泥以及制浆造纸等行业中,静电除尘器(ESP)面对的环保压力持续增大,传统工频高压电源(50/60 Hz T/R)在高比电阻粉尘、高比负荷、提标改造场景下逐渐显露瓶颈。瑞典Växjö的ALSTOM Power Service研发团队(Per Ranstad、Christer Mauritzson、Martin Kirsten)与美国AEP Pro Serv ESP专家Russel Ridgeway在ICESP IX上系统总结了高频电源(High-Frequency Power Converter,典型产品为SIR—Switched Integrated Rectifier)应用于ESP的十余年工业经验[1][3][6],这些经验对中国当前的超低排放与老厂升级具有直接参考意义。

本研究团队来自ALSTOM Power Service(瑞典)与AEP(美国),论文集中分析了约800台SIR装置在全球各类工况下的长期运行数据,从工艺效果、投资经济性到可靠性进行了系统评估。结合已有文献[1][2][7–11]与经典著作《Applied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11]的理论基础,文章给出的结论较为明确:高频电源能够显著提升ESP收尘效率,在很多场合成为替代或推迟布袋除尘改造的“性价比”方案。

从技术原理看,传统ESP工频电源采用单相变压器加可控硅调压,输出经整流后向放电极提供高压直流。由于输出电压本质上是整流后的工频脉动直流,电压波形存在较大纹波,导致平均电压与平均电场强度明显低于峰值电压,从而限制了实际可获得的电晕电流。对于需要在高比电阻粉尘、湿法工况或高烟气流速条件下运行的ESP,这一缺陷会直接体现为收尘效率不足或排放超标。

高频电源则采用输入整流+高频逆变+高频升压变压器+高压整流的拓扑结构,工作频率从工频的50/60 Hz提升至20 kHz量级。根据论文中的简化计算公式,输出电压纹波与输出频率成反比,在典型ESP母线电容条件下,高频电源可以将电压纹波幅值降低约400倍。实测波形显示,在同一ESP母线下,SIR供电时的高压基本可视为近似平滑直流,相比传统T/R,平均电压提高约30%,电晕电流可从120 mA提升至230 mA左右[11]。结合ESP典型非线性V–I特性,这意味着在不显著增加火花率的前提下,能够显著提升粉尘荷电量与迁移速度,进而提高ESP收尘效率。

除波形改善外,高频电源的另一个核心优势在于能量分辨率与控制响应。单位周期传输能量与工作频率成反比,频率提高数百倍后,每次火花能量显著降低,高压尖峰控制更为精细,系统在火花后的功率恢复时间可由常规T/R的20–50 ms缩短至2–5 ms级别[3][6]。以AEP Conesville机组为例,投运SIR后,实现了在更高输入功率、更低火花率下长期稳定运行,同时明显延长了放电极(加重丝)的寿命。这种快速功率调节能力,也为后续结合PCR(Power Control Rapping)等智能捶打控制策略留下了工艺空间。

在实际应用效果方面,论文统计了接近1000套高频电源在多行业ESP中的表现。对于煤粉锅炉后的ESP,全球已有接近200台SIR应用于约7800 MWe的机组。在美国某高比电阻粉煤电站的三电场ESP上,采用“SIR脉冲”模式,相对连续模式,粉尘排放从62 mg/Nm³降至22 mg/Nm³[3]。在碱回收锅炉领域,北欧和美洲共约54台ESP、143台SIR的应用表明,第一、二电场电流显著提升,粉尘排放普遍下降40–60%[4][5]。类似趋势在湿式ESP、玻璃熔窑、玻纤生产等高难度工况中同样存在,电流从200 mA提升到800 mA、排放降低约60%的改造案例并不罕见。

在水泥和石灰窑行业,约34台ESP、95台SIR改造项目的结果显示,部分工厂原本计划将ESP整体替换为布袋除尘器,改造成本巨大。但在西班牙某水泥窑项目中,通过更换为SIR电源后,排放由60 mg/Nm³降至约15 mg/Nm³,最终推翻了改造为袋除的决定,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级别的资本投入。同样,在垃圾焚烧、秸秆/生物质锅炉与MDF干燥等行业,投运SIR后排放下降通常在20–50%,部分小型或新建ESP甚至可以达到原设计排放的一半以下。

在中国行业实践中,投资成本往往与技术选型同等重要。该研究对比了500 MWe燃煤机组在满足更严排放要求时的几种路径:持续运行SO₃调质系统,每年运行费用可达10–50万美元;扩容ESP或整体改造为布袋除尘,投资约为机组容量的10–15美元/kW,即500–750万美元;而采用约12台SIR替代或补充原有T/R,总投资按当前水平折算约为45万美元量级[3]。如果在ESP结构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通过高频电源叠加优化捶打控制即可满足排放指标,那么这一投资方案在多数燃煤电厂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AEP Conesville 4号机组的案例尤具代表性。机组原配置为三电场、每台ESP 6台70 kV、1500 mA工频T/R,每台T/R带两并联母线段。出于提升ESP效率与改善可调节性的考虑,业主曾分析增加传统T/R的方案,总投资估算为150万美元;而采用12台SIR的方案,总投资约30万美元,当今价格条件下也仅约45万美元。最终AEP选择SIR并逐步示范应用。在仅投运首电场8台70 kV、800 mA SIR的阶段,锅炉额定负荷不变条件下,烟囱不透光度从18%降至约12–17%,更关键的是锅炉负荷爬坡速率可由3 MWe/min提升至8 MWe/min,同时满足20%不透光度限制,这一调峰能力提升带来的电量收益在一年内就收回了全部SIR投资。

更大规模的升级出现在AEP Big Sandy 2号800 MWe机组。该机组被认定为“祖父机组”,法规允许的烟囱不透光度上限为40%,相当于200–250 mg/Nm³。业主在配置高尘SCR脱硝系统的同时,对原有三电场、12″极板间距改造为六电场、4.5’电场长度分段,放电极采用“管+针”刚性构型,配合70 kV/800 mA和60 kV/1000 mA两种规格共48台SIR。改造后ESP总直流功率从约950 kW提升至1350–1400 kW(约+45%),排放不透光度在850 MWe负荷下稳定低于24%,远优于法规要求。通过部分SIR重新接线以适配不同放电极型式与粉尘性质后,首电场功率进一步提升约25%,显示出高频电源与电极型式、气体调质(NH₃与SO₃)间复杂但可优化的协同关系。

在可靠性方面,许多国内用户对高频电源仍持“电子器件多、怕坏”的传统观念。论文通过可靠性框图(RBD)和SWOT分析,从系统工程角度对比了工频T/R和SIR的结构差异。工频方案实质由油浸T/R、现场控制柜、限流电抗器、控制器以及长距离的电力/信号电缆构成,属于“分布式系统”,接口多、环境条件差异大(控制室与屋顶TR箱的温湿度、振动、粉尘环境截然不同),总体失效率往往受到现场安装质量与多供应商配套不一致的影响。而SIR将整流、逆变、高频升压、整流及控制全部集成在单一外壳内,出厂即完成装配、试验及质量追溯,现场仅需连接输入电源和高压输出,系统结构更简洁。

在对Big Sandy机组全部SIR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后,作者给出了典型“浴盆曲线”式的失效率分布:投运初期约一年存在明显“烧入期”,故障多与运输损伤、个别器件制造缺陷或不当运行(如过度火花、超额定电压)有关;随时间推移,故障率逐渐下降并进入相对平稳的“随机故障期”,尚未出现因元件老化引起的“磨损期”特征,说明主控功率电子器件在当前应力水平下仍有较大寿命冗余。基于2004年一季度820台SIR的运行数据统计,计算得到该期间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约为0.17年/台,且故障主要集中在极少数“问题现场”,与接地、线电压品质、母线间串电弧等现场因素密切相关。这一结果提示:高频电源本身的设计可靠性已达到可接受水平,整体系统可靠性提升的关键在于施工质量、接地与电磁兼容、以及ESP本体的绝缘与分段设计。

综合论文与相关研究[1–10]的结论,对于希望在存量ESP上实现“低成本提标”的用户,高频电源是一个值得系统评估的选项。在满足电场结构、电气间隙与绝缘条件的前提下,高频电源可通过提高平均场强、电流密度与功率可控性,在多数行业场景实现10–30%甚至更高的排放降低;在特定高难度工况下,如高比电阻粉尘、湿式ESP或高烟速窄箱体ESP,结合精细化捶打控制(PCR)与气体调质,高频电源甚至有机会将排放降低40–75%,延缓或部分替代大规模布袋除尘改造。对电厂和工矿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个技术升级选型,更是能源电力转型背景下,平衡环保合规与资本开支的现实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 Ranstad P, Porle K. High frequency power conversion: A new technique for ESP energization[C]//EPRI/DO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ing Hazardous and Particulate Air Pollutants. Toronto, 1995.
[2] Ranstad P. On high-frequency soft-switching converters for high-voltage applications[D]. Licentiate thesis.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ockholm, 2004.
[3] Kirsten M, Mauritzson C, Thimansson J, Karlsson S. Advanced Switched Integrated Rectifier for ESP Energization[C]//ICESP VIII. Birmingham, USA, 2001.
[4] Samuelsson I-L. Förbättrad elfilterfunktion vid svåra driftkonditioner[J]. Nordisk Papper & Massa, 2004, 1: 34-35.
[5] Francis S, Samuelsson I-L. Upgrading of Soda Recovery Precipitators[C]//Technicelpa Conference. Lisbon, 2003.
[6] Warnick, Wieske, Ridgeway R, Kirsten M. Advanced Switched Integrated Rectifiers For ESP Energization[C]//Mega Symposium. Chicago, 2001.
[7] Reyes, Wallgren, Wramdemark. A novel and versatile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for ESP’s[C]//ICESP VII, 1998.
[8] Seitz, Herder. Switch Mode Power Supplies for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C]//ICESP VIII. Birmingham, USA, 2001.
[9] Grass, Hartmann, Klöckne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High Voltage Supplies on Industrial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C]//IAS Annual Meeting, 2002.
[10] Devine P, et al. A Controllable Variable Waveform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for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R]. Leicester University, UK. EPSRC Grant GR/K 40925.
[11] Parker K R. Applied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M]. London: Chapman & Hall, 1997.

获取更多静电除尘相关专业论文,请访问 https://isesp.org/conference-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