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艾尼科微信公众号

Dolachar燃料对静电除尘器性能的冲击与破解路径

基于第17届国际静电除尘会议(京都,2024)的Ador–Redkoh高频IGBT电源应用研究解读

关键词
Dolachar,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IGBT高频电源,AFBC锅炉,CFBC锅炉,工业烟气治理,高灰燃料

近年来,随着印度海绵铁行业对固废“近零排放”和燃料成本控制的双重压力,Dolachar 这种源自海绵铁生产的固体废弃物,正快速从“废料”转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低品位燃料。这一趋势直接把一个技术矛盾推到了台前:Dolachar+煤的混烧在锅炉侧具备经济性和资源化优势,却给静电除尘器(ESP)带来了明显的性能挑战。如何在不大改锅炉与ESP本体的前提下,通过电气侧升级破解低电阻率、高未燃碳工况下的除尘难题,成为当前印度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工业烟气治理领域的技术热点。

在第17届国际静电除尘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Kyoto 2024)上,来自 Ador Powertron 与 Redkoh Industries 的研究团队——Mriraj Kumar、Pradip Gurnani,由 Amit Dussal 代表报告的《Dolachar as Fuel for Boilers and its impact on ESP》,给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样本:通过将传统可控硅高压电源升级为IGBT高频电源模块,在燃料不降配、锅炉与ESP机械结构不改造的前提下,将多家AFBC/CFBC锅炉电除尘排放从120–175 mg/Nm³区间压降至30 mg/Nm³甚至20 mg/Nm³以下,为处在类似燃料结构与排放压力下的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提供了颇具现实意义的技术路径参考。

从物性与来源看,Dolachar 是海绵铁直接还原工艺(DRI)中以高灰印度非焦煤还原铁矿石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由脱挥后的白云石和煤残渣组成。矿物组成中,游离和嵌布状态的石英、游离氧化钙(Free Lime)、铁粒以及Ca、Mg及其与Fe形成的多种氧化物相占主导。典型Dolachar的灰分可高达78 wt%,经细粒级(−300 μm)可选性研究表明,即便采用洗选手段,也仅能在18%产率下获得灰分约41 wt%的“净煤”,颗粒解离难度较大。这种高灰、高矿物杂质的特征,一方面限制了其单独作为锅炉主燃料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其高灰熔点及未燃碳含量在燃烧系统及ESP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效应。

在行业应用层面,Dolachar 被广泛与煤按70%:30%(煤:Dolachar)左右比例在AFBC、CFBC锅炉中混烧。对业主而言,Dolachar 作为海绵铁企业自产固废,供应稳定、成本低廉,具备缓解燃料成本、减少固废堆存与雨季冲刷污染的现实价值,被视为印度钢铁与电力行业实现固废资源化、推进“零废”工艺路线的重要一环。但从静电除尘角度看,这种燃料结构却形成了典型的“双刃剑”效应:

一方面,Dolachar 灰分熔融温度较高,有利于抑制ESP内阳极板上结渣、熔融黏附和严重二次飞扬,对维持长期运行工况下的机械稳定性和有效电极面积是加分项。这一特性在高温、高负荷运行的CFBC/AFBC锅炉烟气治理场景中,尤其受关注。另一方面,其显著的未燃碳含量与粉尘低比电阻特性却直接触碰了ESP的“痛点”:当飞灰中未燃碳质量分数超过10%时,现场监测常可见到火花放电频度明显上升,二次电压被迫降额运行,ESP可加上的有效电场强度和平均冠流功率被严重压制。低比电阻灰在极板表面的荷电粒子易于重返气流,造成再夹带浓度升高,烟囱可见粉尘、烟羽不匀和烟羽“喘振”明显,最终体现在在线监测中的排放值超标与不稳定。

从放电机理看,这类高未燃碳、高灰分的Dolachar 飞灰在ESP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其一,碳粒子表面的导电性与微尖端效应使得局部场强畸变,在传统工频可控硅供电下,易在电压峰值附近频繁触发火花放电;其二,放电后电源控制器必须拉低二次电压进行熄弧与再升压,周期性“降–升”的电压波形造成有效电压与电流时间平均值显著降低,导致冠流功率远低于设计值;其三,低电阻率灰导致极板表面电荷泄放过快,粉尘带电后向极板迁移的有效时间短,既易造成粒子未被捕集即脱离电场,又易因电场不均与粉尘返飞形成二次夹带。实践中,一旦燃料结构向Dolachar 比例倾斜,ESP排放值往往在不更改任何机械结构的前提下,从设计的30–50 mg/Nm³快速抬升至100 mg/Nm³以上。

基于上述工况挑战,Ador 与 Redkoh 在论文中提出的技术路线,并非从增加电场级数或扩大极板面积这一路径入手,而是聚焦于电气侧的“能量供给方式”改造——利用IGBT高频高压电源替代传统可控硅整流器(T/R Set),通过波形工程提升在高未燃碳、低比电阻Dolachar灰工况下的可用冠流功率。其核心思路是:在相同或更低峰值电压的前提下,抬升二次电压的平均值,同时显著压缩电压纹波,减少火花放电触发点与熄弧时间,从而让ESP在不增加机械投资的情况下,把“电能用足用满”。

具体系统结构上,这套IGBT 高频高压电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三相二极管桥整流+直流母线电容与单相IGBT逆变器,利用三相整流实现网侧电流均衡与电能质量改善,通过预充电回路抑制大容量直流母线电容的冲击电流;(2)高压整流单元(HVR),包括升压变压器与高压二极管桥,将逆变器输出的50–500 Hz可变频单相交流升压并整流成直流,直接送入ESP极板–放电极系统;(3)基于DSP的数字控制器与人机界面(HMI),由Redkoh控制单元实现对IGBT的PWM调制、频率与电压闭环控制以及火花检测和快速熄弧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相比传统工频可控硅整流器,该系统可在数十到数百赫兹范围内灵活调节工作频率,典型应用点在500 Hz 左右。

这种高频energization模式带来的直接物理效果包括:一是输出电压波形纹波显著收窄,在相同峰值电压条件下,平均二次电压可提升约15%,使单位时间内粉尘迁移受电场作用的有效时间延长;二是火花放电多发生在波形峰值附近,高频窄纹波波形使接近击穿点的有效时间段变短,从统计意义上降低了火花触发概率;三是IGBT强迫换相能力使熄弧过程极大缩短,二次电压的“掉落–恢复”过程更快,缩减了ESP处在低电压、低电流状态的时间窗口;四是平均冠流功率得到显著提升,带电粒子荷电量与迁移速度同步提高,从而弥补了Dolachar粉尘低比电阻与再夹带倾向强的先天缺陷。

论文披露的多家典型AFBC锅炉案例,为这一路线提供了量化支撑。在印度 Rungta Mines Ltd(奥里萨邦)115 TPH AFBC 锅炉项目中,燃料为Dolachar+煤混烧,原配置为95 kV/1100 mA 传统T/R装置,ESP共4电场。改造前,在Dolachar 工况下在线排放浓度约为53 mg/Nm³,各电场电压均被限制在22–37 kV 区间,电流则在60–120 mA 范围波动。完成Ador REDKOH IGBT 高频电源改造后,锅炉与ESP机械结构、燃料比例均维持不变,四电场二次电流被提升至503–805 mA 级别,二次电压则拉升至57–68 kV 区间,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18–20 mg/Nm³。这一结果显示,在Dolachar低比电阻灰工况下,通过高频供电把ESP平均冠流功率在安全火花率约束内“吃满”是可行的,并足以将排放控制在日趋严格的30 mg/Nm³限值之下。

其他几个以Dolachar 为主燃料的案例同样体现了类似趋势:如Godawari Ispat Ltd 项目中,Dolachar 燃料条件下ESP改造前排放约150 mg/Nm³,高频IGBT电源投运后降至45 mg/Nm³;Hira Group Ltd 从100 mg/Nm³降至29–31 mg/Nm³;Rungta Kamanda 在煤+Dolachar工况下由175 mg/Nm³压降至18–20 mg/Nm³。这些数据背后的共性是:在不增加电场数量、不加大极板高度与间距等土建、钢结构投资的前提下,仅通过电气侧energization方式变革,就实现了30%–50%甚至更大幅度的排放降低,对于大量正在承压于高灰、高未燃碳燃料与趋严排放标准之间的印度电厂、水泥窑及钢铁自备电站而言,具有现实的技术–经济吸引力。

从行业视角审视这一研究,可以看到 Dolachar 燃料利用与ESP技术演进之间的几个关键启示:其一,在燃料端趋向高灰、高未燃碳、复杂矿物相(如Dolachar)的趋势下,传统依赖“加电场、加极板面积”的机械扩容模式很难在存量装置上复制,电源技术的更新迭代,特别是高频IGBT、三相整流+PWM控制等电力电子技术向工业烟气治理装备的渗透,将成为未来几年ESP改造市场的重要方向;其二,高灰熔点、高未燃碳Dolachar 虽然带来ESP低比电阻粉尘的挑战,但其燃料侧和固废处理侧的综合优势,仍会推动其在印度及类似资源禀赋国家继续扩张应用,高频电源+智能控制的组合,是在不牺牲其资源化利用的前提下稳定达标排放的关键配套;其三,对于正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电力、水泥企业而言,这一类高频电源技术可以与烟气余热利用、非电收尘强化、在线优化控制系统等协同集成,形成以ESP为基础、面向高灰高碳工况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随着Dolachar 等固废燃料在AFBC/CFBC锅炉中的使用持续扩大,围绕低比电阻粉尘、高未燃碳飞灰工况的静电除尘电气侧创新,将从少数示范项目逐步走向行业标准配置。Ador 与 Redkoh 在本次会议论文中展示的IGBT 高频电源实践,为这一路线提供了可靠的工程证据:通过提升频率、优化波形和强化火花控制,在既有ESP结构条件下,仍有相当大的“电场潜力”可以被激活,用以对冲Dolachar燃料特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工业烟气治理在新燃料结构下找到一条兼顾成本、可靠性与排放达标的现实通路。

参考文献
[1] Kumar M, Gurnani P. Dolachar as Fuel for Boilers and its impact on ESP[C]//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Kyoto, 2024.
[2] Redkoh Industries, Ador Powertron. High Frequency Power Supply Solutions for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EB/OL]. Kyoto: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2024.

获取更多静电除尘相关专业论文,请访问 https://isesp.org/conference-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