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艾尼科微信公众号

非热等离子体电除尘器治理甲基硫醇

基于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与日本资源环境研究所的脉冲放电实验研究亮点与工程启示

关键词
非热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 甲基硫醇(Methylmercaptan), 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挥发性有机物(VOCs), 静电除尘, 烟气治理

在工业烟气治理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日益严格的今天,非热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低温、高活性、可针对性分解有机含硫臭气体的方案,正成为纸浆造纸、化工、钢铁与水泥等行业的关注焦点。本文基于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Dunaujvaros Polytechnic of Miskolc University)与日本资源环境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sukuba)联合开展的试验研究,对非热等离子体在电除尘器(ESP)中用于分解甲基硫醇(Methylmercaptan)的实验方法、关键参数与治理效果进行解读,并结合艾尼科(Enelco)在电除尘器极板、极线与电场优化方面的工程积累,讨论其在中国工业场景的应用价值与发展趋势[1]。

该研究采用快速上升脉冲激励在电除尘器中产生非热等离子体。实验中脉冲上升沿在20–500 ns之间可调,脉冲宽度在70–1500 ns范围内,峰值电压可调至-40 kV,重复频率10 Hz至1 kHz。进样为甲基硫醇初始浓度约1%V,载气包括氮气、氦气和氩气,部分实验在气体中加入至多22%体积的氧气,气体流速为1–10 L/min。浓度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系统地评估不同脉冲参数与气体组成对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1]。

实验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对甲基硫醇的去除率可达到约90%。对比不同脉冲特性可知,上升时间在20–500 ns范围内对总体去除效率影响不显著,而脉冲宽度(即脉冲长度)则是关键参数——更短的脉冲宽度有利于提高分解效率。加入一定比例氧气在多数条件下能增强活性氧的生成,从而促进硫醇类化合物的分解,但需综合考虑副产物与能耗。该研究表明,使用快速上升脉冲的非热等离子体结合电除尘器平台,既可保留除尘功能,又能实现气相恶臭与VOCs类有机硫化物的一体化治理[1]。

对中国市场而言,基于秸秆制浆的纸浆造纸企业、化工过程中的硫化物排放点以及高炉、窑炉尾气中伴随的臭气治理,都有可能从该技术获益。与单纯吸附或生物法相比,非热等离子体-电除尘组合具有响应速度快、设备占地小、可与现有ESP改造兼容的优势。通过对极板、极线布置与电场分布的工程优化(如艾尼科在极板间距、极线张力和高压脉冲匹配方面的技术积累),可在保证静电除尘效率的同时最大化等离子体活性区的体积,有利于降低单位污染物处理能耗并减少二次处理需求。

在工程实践中,应重点考量两方面:一是脉冲电源与现有ESP的耦合改造,保证高压脉冲可靠性和绝缘安全;二是工况差异化处理,例如工业现场的甲基硫醇浓度通常远低于实验用1%V水平,实际项目需通过小试与中试调整脉冲功率、重复频率与氧含量以兼顾去除率与运行成本。艾尼科可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脉冲发生器集成、极板/极线的定制化改造、电场仿真优化以及在钢铁、水泥、浆纸等行业的案例验证,帮助企业实现达标排放、能耗可控与长期运维成本降低。

展望未来,非热等离子体与电除尘器的深度融合将在工业尾气一体化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高效脉冲器件、在线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系统化的能效评估与副产物控制将进一步完善该技术的工程可行性。对中国重点行业而言,该路线不仅能帮助解决臭气与VOCs达标问题,还可作为现有除尘设施的增值升级路径,从而在实现污染物减排的同时降低总体运营费用并提升环保合规性。

参考文献
[1] Kiss E., Nifuku M., Brendel M., Horváth M., Hajós G. Decomposition of Methylmercaptan by Non-Thermal Plasma. Dunaujvaros Polytechnic of Miskolc University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sukuba. (实验报告/会议论文摘要)

欢迎联系艾尼科获取文章详情!电话:15358186202,邮箱:info@eet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