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艾尼科微信公众号

三相工频高压电源在玻璃厂静电除尘器中的应用转折

基于卢森堡某玻璃厂实机改造试验的三相PF HVR系统技术与经济性分析——ADOR Powertron与GEA Bischoff联合研究解读

关键词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Three Phase PF HV System, Medium Frequency ESP Power Supply, 玻璃窑炉烟气治理, 工业静电除尘改造

在玻璃窑炉烟气治理领域,静电除尘器(ESP)仍然是大中型装置的主力技术路线之一。然而,在实际运行中,除尘效率不仅取决于入口粉尘浓度、烟气温度、粉尘比电阻等工艺条件,电源系统的性能同样是决定性因素。近年来,行业内围绕“电源升级”的讨论集中在中高频电源、三相电源和智能控制等方向,其中三相工频高压电源(Three Phase PF HV System)因其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正逐渐成为传统单相工频电源和中频电源之间的“折中解”。

本文解读的是在ICESP XIII(2013年,印度班加罗尔)上由印度 ADOR Powertron 公司 Sudhir S. Giridhar、Pradip V. Gurnani 和 Ganesh B. Ghatte 提交的技术论文《Three Phase PF HV System for ESP in a Glass Factory》[1]。该研究与德国 GEA Bischoff 联合,在卢森堡一家玻璃厂的实际生产装置上,将原有中频高压整流装置部分替换为三相工频高压整流装置,通过对比运行数据和现场排放表现,评估三相PF系统在玻璃行业 ESP 应用中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为后续电源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工程案例。

试验对象是一座两电场 ESP,原设计为整机采用中频电源:一台额定 70 kV、700 mA 的中频高压整流装置同时供两电场使用。由于现场运行整体排放表现“尚可”,业主和技术供应商希望在不牺牲排放指标的前提下,验证三相PF电源是否能在性能和投入之间取得更优平衡。试验方案采取“分步改造”思路:保留第一电场为原中频高压装置,仅将第二电场改造为三相工频高压整流装置,并在线监测试验前后关键电气参数和可见排放变化。

在电源选型方面,ADOR Powertron 有意选择了一套额定容量略有富余的三相PF电源,额定参数为 90 kV(峰值)、2200 mA。研究团队明确指出,这一设计并非简单替代,而是希望通过更高的电源能力,摸清在相同甚至更严苛排放目标下,三相PF系统在电压提升、功率输出和稳定性方面的“上限空间”,为未来新建或大修ESP提供设计依据。

在改造前,原中频电源在第二电场的典型运行点约为 38 kV、700 mA。更换三相PF电源并完成常规检修维护后,装置重新启动调试,记录到在同样 700 mA 电流下,输出电压平均值稳定在约 50 kV,峰值约 53 kV。也就是说,在不提高工作电流的条件下,电压水平明显抬升,电晕功率显著增大。这种电场能量密度的提高,理论上会直接改善荷电粒子捕集效率,从而降低出口粉尘浓度。虽然论文发表时,完整的长期排放测试数据尚在计划中的9月采集,但业主和技术方一致观察到可见排放度有肉眼可辨的下降,说明除尘性能已有正向改善趋势。

如果仅从这组“38 kV vs. 50 kV”的对比出发,可能会被误解为单纯因设备重新检修或容量放大导致性能改善。然而论文作者进一步从电源拓扑和输出波形角度分析了三相工频高压系统相对单相系统和中频系统的结构性优势,从而将现场结果与原理机理建立起更扎实的关联。

在三相工频高压整流系统中,ESP 控制柜输入为对称三相电源,经过相控整流(双向可控硅/晶闸管调压),驱动三相升压变压器,高压侧整流后通过直流电抗、采样电阻分别接至收尘极和接地。与传统单相工频高压装置相比,三相PF系统在输出波形、能量传递和系统响应等关键维度都表现出显著差异。

其一,输出电压纹波大幅降低。典型单相工频高压电源的直流纹波一般大于 25%,即平均电压与峰值电压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在三相整流条件下,输出电压纹波可以压缩到 5% 以下,意味着直流平均电压非常接近峰值电压。对于同一额定峰值电压的 ESP 电源,三相系统能够在电场间隙上维持更高的“有效电压”,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电流密度和电晕功率,有利于提升荷电与迁移效率。作者指出,就“峰值/平均值”这一指标而言,三相工频系统与中/高频电源的表现已经相当接近,这正是三相PF系统在性能上能够向中频电源“逼近”的核心原因之一。

其二,能量传输效率更高。文中给出的对比数据表明,传统单相高压直流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大约为 70%,而三相高压直流系统可以提升至 95% 左右,效率提升幅度约 25 个百分点[1]。从系统角度看,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变压器、整流器和线路上的有功损耗,减轻电源侧发热和冷却负担,同时在相同输入条件下,能够将更多的电能有效转移到电场中形成有用的电晕功率,进而提高 ESP 的整体除尘效率和能效比。

其三,电网侧电流更加平衡。在传统单相工频电源方案中,尤其是单台大容量电源集中供电的情况下,往往会给电网带来一定的不平衡电流和谐波问题,增加配电系统的总需求畸变(TDD),抬高电缆和开关设备的选型等级。三相PF电源在自然结构上使各相电流基本平衡,有助于降低电网侧电流畸变,缓解配电容量紧张问题。虽然中高频电源在谐波控制方面通常表现更好,但从“性能—成本”综合角度考虑,三相PF方案已能满足多数传统工业场景对谐波与不平衡度的要求。

其四,击穿响应时间缩短。ESP 中不可避免存在粉尘层间隙击穿(spark/flashover)现象,电源必须快速检测和限制击穿能量,否则不仅会导致电压频繁跌落,影响平均电压水平,还会加剧阳极板、阴极线等极板极线的机械和热损伤。论文指出,相比单相工频系统,三相PF电源对火花的响应时间可缩短至原来的约三分之一,从而显著降低每次击穿释放的能量,减轻电极材料疲劳和形变。这一特点在玻璃行业高温、高比电阻烟气条件下尤为重要,有利于延长电极寿命和稳定电晕的长期维持。从响应速度的逻辑上看,中高频开关电源由于开关频率更高,其火花响应更快,但三相PF已经在“工频平台”上实现了接近高频系统的控制效果。

综合上述机理分析,再回看卢森堡玻璃厂的改造结果,就不难理解为何在相同 700 mA 电流下,三相PF系统能够在第二电场上实现 50 kV 的平均电压,与改造前 38 kV 的运行水平形成显著对比。更高的平均电压、更低的纹波和更快的击穿控制,使 ESP 可以在更接近“极限电场”的工况下安全稳定运行,进而实现更高的电晕功率和更好的除尘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业主在现场观察到的可见排放度下降,为后续深入排放监测和第一电场同步改造提供了积极信号。论文也提到,在完成对第二电场的长期监测后,计划将入口第一电场同样替换为三相PF高压电源,并对整体排放及能耗进行系统评估。

从行业视角看,这一案例对于正在权衡“是否用中高频电源取代传统工频电源”的玻璃厂、造纸厂、水泥及钢铁企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三相工频高压系统在结构上保留了工频电源的成熟度和维护便利性,又在输出波形、能效和火花控制等关键指标上向中高频电源靠拢,形成了性能与成本之间的“中间带解决方案”。ADOR Powertron 在论文中也提到,其三相PF系统已经在多家纸厂 ESP 项目上实现工程应用,运行结果表明,三相工频高压电源完全可以在部分工况下成为中频电源和传统单相电源之外的“第三选项”,为静电除尘器的电源升级提供更多路径选择。

对于正在进行老旧 ESP 升级改造的企业来说,如何在满足超低排放或更严格排放限值的前提下,控制增量投资和运行费用,是技术和管理层共同面对的核心问题。基于本文解读的卢森堡玻璃厂案例,三相PF高压系统的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在电压利用率、传输效率、火花响应和电网友好性上的优化,三相工频高压系统能够在不少场景下实现“接近中频电源性能、明显优于单相工频电源、而投资与维护成本更可控”的综合收益,这也正是当前工业烟气治理行业在电源技术选择上越来越关注的价值逻辑。

参考文献
[1] Giridhar S.S., Gurnani P.V., Ghatte G.B. Three Phase PF HV System for ESP in a Glass Factory[C]// Proceedings of ICESP XIII. Bangalore, India: ICESP, 2013.

获取更多静电除尘相关专业论文,请访问 https://isesp.org/conference-papers/